如何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執行力
發布日期:2012-03-13 瀏覽次數:8518 發布人:安徽省旅游集團
制度的效用取決于制度的執行力。抓好反腐倡廉制度建設,必須不斷提高制度執行力。當前,在制度執行力問題逐漸凸顯的背景下,認真研究制度執行中存在的問題,有效破解制度執行難題,對于深化反腐倡廉制度建設,提高反腐倡廉建設科學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如何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執行力
江蘇省紀委、監察廳
制度執行力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部分地區和部門抓制度落實的自覺性、緊迫感和實際效果有待提高。與制度設計相比,制度執行是塊“短板”,重制度制定、輕制度落實的問題普遍存在。實際工作中,各級黨委、政府及其部門盡管都認識到執行制度的重要性,并做了一些工作,但總體上看,抓制度落實的思路還不夠開闊,措施還不夠得力,效果不夠理想,工作離中央要求和群眾期望還有一定距離。
制度執行工作發展不夠平衡。主要表現在:有的地方和部門執行制度搞形式主義,以文件貫徹文件,表面上熱鬧而實際收效甚微;有的搞功利主義,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利的執行、不利的則不執行;有的執行制度不夠嚴格規范,敷衍塞責,變通規避,附加不正確、不合理的內容,或者在貫徹落實中以配套規定替代上位法規制度,將制度的硬性規定軟化為彈性要求;有的執行制度“寬嚴不濟”,制度之上有特權、制度面前有例外,不能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制度執行力呈遞減態勢。中央一級的法規制度執行情況相對較好,層級較低的法規制度執行情況不容樂觀;中央機關和部門執行反腐倡廉法規制度比較到位,基層單位執行情況相對較差。有的地區和部門抓制度執行時緊時松,執行制度的長效機制有待形成。
當前制度執行力問題的原因分析
社會傳統文化不利因素的影響。一是中國傳統文化提倡禮教名分、主張“德主刑輔”,忽略了法律規范的約束作用,造成人們的公民意識、法治觀念較為缺失,法規制度缺乏外在的監督力量,制約了法律法規的有效落實。同時,一些封建思想文化殘余,諸如官本位思想、特權意識、人治觀念等仍有市場,以權亂法現象時有發生,影響著反腐倡廉法規制度作用的發揮。二是“熟人社會”的觀念根深蒂固,人們看重關系而輕視契約,很多人辦事首先想到的不是遵循制度,而是找門路、托關系。當前,這種社會“潛規則”在一些行業和領域較為盛行,大大抵消了正式制度的施行效果。受此影響,社會對制度的認同感有所下降,對消極腐敗現象的容忍度逐漸提高。三是功利主義價值取向催生制度工具主義思想。個別地方和部門將法規制度作為實現目標的工具和手段,需要時撿起用之,不需要時放下棄之,這一趨利性執行現象嚴重地影響了法規制度的執行力。
違反制度的成本較低。一方面,對違反制度行為的懲處措施不嚴厲。個別地區和部門對一些違規行為采取較為寬容的態度,在制度設計上,以停職、調離等組織處理或者責令公開道歉、引咎辭職等問責措施替代黨紀政紀處分,或者以紀律責任替代法律責任等,影響了制度的約束力。另一方面,對違反制度行為的責任追究不嚴格。對違反制度的一般性問題,時常采取“下不為例”的處理方式;對嚴重違反制度的行為查處率低、懲處不嚴。違規的經濟、政治代價較小,客觀上促使一些人面對制度規定“鋌而走險”。
提高制度執行力的路徑思考
提高制度設計的質量和水平,增強反腐倡廉制度的可執行性。一是提高制度的科學性、嚴密性。堅持從“最壞”情形出發設計制度,限定權力范圍及其運行方式,明確和細化違規處理罰則,減少制度執行自由裁量空間。防止和消除不同制度規范之間的矛盾和沖突,發揮制度的集合效應和整體功能。二是提高制度的穩定性和適應性。深入研究市場經濟條件下防治腐敗的客觀規律,準確把握違紀違法行為的發展趨勢,努力使制度設計體現反腐倡廉工作內在要求,防止制度“朝令夕改”。密切關注反腐倡廉工作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把握反腐倡廉建設的新特點、新要求,適時做好制度的立、改、廢工作。三是提高制度設計的社會開放度和參與度。防止部門利益法定化,試行“委托立法”,增強制度的公正性。規范社會公示聽證、專家咨詢論證和意見采納反饋等工作,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社會認可度。
改善制度執行的社會環境,為制度落實創造良好條件。一是強化制度意識,形成全社會尊崇制度的濃厚氛圍。強化干部群眾的制度觀念,引導干部群眾尊重規范、敬仰制度,切實將反腐倡廉制度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打破潛規則,破除關系網,沖破制度執行的阻力和干擾,形成全社會自覺遵守和維護制度的良好風氣。二是督促領導干部帶頭遵守、執行制度,形成抓制度落實的帶動效應和推動力量。引導和督促領導干部帶頭學習制度、嚴格執行制度、自覺維護制度。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一把手”應切實擔負起對制度執行的監督責任,及時糾正和處理違反制度的行為。三是加強對制度執行情況的社會監督。著力加強和改進信訪舉報工作,發揮各類媒體的監督作用,暢通和拓寬民主監督渠道,調動廣大干部群眾監督制度落實的積極性。
創新工作載體和方法,提高制度執行效果。一是用技術抓執行。推進權力網上透明運行,以信息技術固化制度執行流程,實現對權力運行的電子化控制,減少人為因素干擾;同步開發運行電子監察系統,依托權力網上透明運行平臺,加強對制度執行過程的實時監控,提高對制度執行管理的能力和效果。二是以公開促落實。堅持把公開作為推進制度執行的重要手段,作為深化黨務、政務、廠務、村務和辦事公開的重要內容,讓制度執行主體切實感受到壓力。堅持積極穩妥、有序推開的原則,逐步公開制度執行情況,不斷提高制度執行工作的透明度。三是抓重點增成效。充分考慮腐敗分布的時空因素,科學調配抓制度落實的力量,特別要針對重要節假日、干部選拔、工程建設、土地審批等腐敗易發多發的時間和領域,集中工作力量,強化制度落實。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加大制度落實力度,努力以制度執行的實際成效取信于民。
規范制度執行過程管理,有效維護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一是加強和規范對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加強和改進日常督查和專項檢查,實施對制度落實的經常性監督檢查,并使之與工作考核、投訴處理等工作有機結合,提高監督檢查的綜合效果。二是強化和規范制度執行的考核評價和責任約束。研究建立一套科學的制度執行力評價標準和方法,結合制度執行監督檢查情況,定期評估各地區、各部門反腐倡廉制度執行力狀況。堅持把制度執行情況作為年度懲防體系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檢查考核的重點內容,納入黨政領導干部問責范圍。三是強化和規范對違紀違法行為的處理。對發現違反制度的問題,及時啟動查處程序,提高違反制度的風險和成本。完善法紀適用機制,嚴格控制自由裁量權,有效維護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中國紀檢監察報)